天下面条何其多,你又知多少?
当决定煮一锅香喷喷的面当晚餐,脑中汤底种类一瞬间想到百百种,但一想到要煮什么样口感的面条时,脑中浮现的是不是就那几种呢?来来来,行动教科书小编就来带你见识亚洲各地的面条类型,开拓你的眼界咯!
意面
面条呈现鹅黄色,玉如意般的光泽,是因为在面粉内加入鸡蛋制成,而又称【盐水意面】。因这类面是由早期明郑时期来自福州的伙头兵所创,故又称为福州意面,虽叫福州意面,但在福州却没有这种面,各位不要白跑一趟啦!
(图源:flickr)
阳春面
又称作【白面】;面条偏干,因此制作阳春面很需要控制湿度。用低筋面粉加点盐、水和匀的面,三种原料的比例就成了每家制面厂的秘密武器。另外,制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压制面团到表面光滑,才能将面粉的筋度释放出来,嚼起来才有Q弹度。
(图源:flickr)
油面
亚洲的各位对意面自然是很熟悉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以中筋面粉加上蛋白质含量高、取自小麦麦心制作的粉心粉,以及食用碱、盐巴和水揉成面团后,利用压面积来回压薄三次,在将面皮切割成面条而成!在面条制好后会直接放入滚水中汆烫,捞起后拌油,因而称为油面,属于熟面的一种。
面线
面线起初为贵人才可以吃的面条,专门献给年纪大、且难吞咽的大官。使用精面粉作为原料,加入精盐、番薯粉、食用油等佐料,使用手工拉成,其又因面条细长、不易断裂的特性,象征长寿平安,又被称作【长寿面】或者【太平面】。
濑粉
濑粉是以粘米为主要原料,将水加入粘米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后用火蒸熟,然后制成圆条状的濑粉。濑粉在香港地区是很普遍的,只要是茶餐厅基本上都会有哦!!
(图源:flickr)
银针粉
银针粉短小而两端皆作尖刺状,具嚼劲且形状特别,在当地又称又作【老鼠粄】或【老鼠粉】,在香港的旧式酒楼中常以炒银针粉当做点心。此外,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的咖啡店(kopi tiam)也能看到【老鼠粉】的身影哦!
粿条
说到粿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新马美食之一的炒粿条。粿条以面粉、澄面粉、盐、油和水撮成薄片在锅内蒸熟,冷却后再切成长条。现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都可以看到粿条,皆是由于当时大量闽、粤移民将粿条带出去!
从潮州来的粿条如何在东南亚发扬光大?
详情查看以下文章:粿条的南传物语:从潮州到泰国、马来西亚
(图源:flickr)
เส้นเล็ก (发音:线leg)
用米做的细面条,粗细与拉面雷同,厚度是一般拉面的三分之一厚,泰式炒粿粉大多就是用这种面条。
ก๋วยจั๊บ (发音:鬼加)
同样是用米制成的面条,在泰国多数的包装上会用”粿汁”来做标示,外观是长条圆柱形的面体,有点像馄饨皮卷曲而成的。
บะหมี่ (发音:把米)
是泰国南部人的最爱,鸡蛋与面粉制成的黄色中式面条,因外观很像拉面,故日本人也蛮能接受的面条之一。
陈村粉
据说1927年,顺德陈村人黄但借鉴了南海西樵人制河粉的经验,创制出一种以薄、爽、滑、软为特色的米制粉,这米制粉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当地人都叫此粉为沙河粉、黄但粉、但记粉等等。沙河粉原料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制成米浆,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而成,所产的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
本次为大家简短介绍了几种亚洲区常见的面条,日后大家在煮面食时就有更多选择可以尝试,此外不妨偶尔也来尝试新的面条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组合也说不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