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料理海外大改造(上):渡海南漂的家乡味

猪肉杂碎面

上海润饼
春卷传入菲律宾后产生出什么特色?
点进文章知道更多:最简便的中华菜 “春卷” (下):跨越菲律宾群岛和马来世界
其中炒面的 “pancit” 一词取自福建话的 “扁食” ,受欢迎的种类除了高度还原中式炒面的广东炒面(pancit canton),还有虾仁猪肉酱米粉(pancit palabok),在米粉淋上用猪肉高汤及胭脂树红熬成的黄酱汁,摆上水煮蛋、虾仁、西班牙炸猪五花(chicharrón);当然还有其他因起源地、面条、煮法、配料的不同而衍生出的菜肴。有趣的是,炒面在菲律宾有不一样的定位:比起主食,炒面更常被看作一道菜,所以如果你走访菲律宾,可能会看见有人 “吃面配饭” 呢!

广东炒面

虾仁猪肉酱米粉

印尼炒面

隆东十五暝
要说印尼最受普及的华人食物,非印尼肉丸莫属。其原文 “bakso” 正取自福建话的 “肉酥” 。 17世纪从福州传入后,在当地广泛运用,就连已经传入印尼350年的荷兰肉丸,也远远不比bakso受欢迎。由于是穆斯林国家,印尼肉丸通常以牛肉制成,搭配中式汤面或米粉汤来吃。不同于中式汤面,在印尼吃肉丸,油葱酥跟叁峇酱不可或缺,口味偏重。
除了加入汤面,肉丸还有衍生各种创意吃法,例如 “产子肉丸(bakso beranak)” 顾名思义就是大肉丸里填满多颗小肉丸; “爆竹肉丸(bakso mercon)” 则是将肉丸与辣酱干炒,让整盘看起来通红无比。


肉骨茶

海南鸡饭
来看看以前的华人移民,怎么把家乡味在南洋发扬光大:
除了华人料理,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自己发展出一套 “混血菜” ,也就是所谓的娘惹菜。其实早在15世纪,有更早一批华人移入并与当地原住民通婚,形成名为 “峇峇娘惹” 的族群。峇峇娘惹积极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饮食上也将中国菜融合马来菜、爪哇菜、南印度菜等文化,造就独特的饮食风格。叻沙、百加鸡(黑豆焖鸡)、娘惹糕等都是知名的娘惹料理。
正宗的娘惹菜有什么菜色?跟着 “三八旅客” 一起看看吧!
点进文章阅读:【槟城乔治市午餐推荐】莫定标娘惹餐厅 大力推荐的娘惹美食

峇峇娘惹风格建筑(位于新加坡坤成路)

叻沙
泰国中华料理
虽然泰国的主要族群是泰族,但也有庞大的华人族群,占总人口约12-14%,有华裔血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从素可泰王朝时期(西元1238-1438年)就因为海上经贸逐渐发达,加上蒙古人南侵,大批来自潮州、福建的华人在泰国落地生根。中华饮食文化不只让筷子成为举国常用的餐具,现今走在泰国街上,依旧能看到不少摊贩贩卖煎蚝饼(类似台湾的蚵仔煎)、炒饭、咸粥、粿汁、猪脚饭等等。甚至有一说表示泰国料理首都菜的成形,便是起源自曼谷的唐人街 ”耀华力路(ถนน เยาวราช; Yaowarat Road)“ 。

粿汁

酿豆腐湯粿条
泰国分作四大菜系,各自都有什麼特色?
点进文章,成为泰菜专家:不只 “酸酸辣辣” 这么简单!泰国四大菜系一次搞懂
当今泰国代表美食之一泰式炒面 “Pad Thai” ,正是潮州炒粿条融入当地特色而诞生的结晶。泰国建国初期,为了能在国际上确立自己的文化定位,泰国推行一系列的 “泰国化” 运动,也在饮食方面着手。原本的炒粿条将潮州粿条改成当地发展出的面条,名称也改成 “泰式炒粿条” ,随后就简写成大家耳熟能详的Pad Thai。一般泰国店家想呈现中式风味,配料都会选择中式香肠、叉烧,或是淋上甜甜的叉烧酱,做成上班族常吃的中式简餐。
粿条如何从移民美食成为热门国菜?
一同看看粿条传入东南亚的发展史:粿条的南传物语:從潮州到泰国、马来西亚
不只是移民料理
当一种料理只适合特定族群,往往只能小规模延续下去。然而当中华料理传入这些东南亚国家,不只成为举国皆准的饮食习惯,甚至还成为国际知名美食,红回发源地。
不过,中华料理的海外之旅不仅于此。除了东南亚以外,中华料理在渡过日本海及太平洋后也以崭新面貌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