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學問:各國筷子特色、來源
筷子是亞洲標誌性的餐具,廣泛用於各式料理當中。不過享用各式料理的時候,是否曾覺得每次拿到筷子的手感都不太一樣?為什麽中式筷子這麼長?日本又短短的?為什麽韓國筷子一定要是金屬做的,而且還這麽扁?本篇將為你逐個解答,帶你簡短瞭解各國筷子的特色及緣由。
中國
具歷史考證,最早從商朝就開始用筷子了。原本是用來打撈熱水裡的食物,防止手被燙到,後來才漸漸演變成餐具。筷子原本稱作「箸」(ㄓㄨ ˋ,zhù),直到明代才改稱「筷子」。至於為何,陸容《菽園雜記》有寫道,在江蘇有個民間禁忌,就是不能在行舟時講「箸」,因為跟「住」(停止)諧音。於是人們改稱「快兒」,期盼快快到達目的地。而「快」字加上個竹部,就成我們現在的筷子。
中式筷子長度屬筷子中最長,如此吃合菜的時候方便夾取食物。除此之外,筷子的設計也有許多文化意涵。好比說筷子一端方形,另一端圓形的構造,正暗指古時「天圓地方」的世界觀。此外,筷子要成雙成對,正符合陰陽成對結合的意象。現今筷子可由許多材質做成,其中不論是在街頭還是在餐廳,都可看到塑膠製的筷子,價格便宜,也方便清理。
日本
筷子從中國傳入日本後,起初是用作祭祀神器,爾後才變成朝廷餐具,接著傳入民間。早期日本筷子用竹子製成,到江戶時代開始用其他木材製作,也開始使用塗漆彰顯社會地位。至於現今常見的免洗筷,則是明治時代開始普及,用剩餘的吉野衫木材製成。
日本的筷子屬筷子當中最短者,而且末端較為細小。會設計成這樣有兩個原因:日本飲食沒有吃合菜的習慣,每個人都吃自己的餐食,所以不必設計得很長;再來就是日本作為漁業大國,魚類料理消耗大,因此設計出尖尖的末端,方便挑刺。
韓國
韓國筷子大概屬三種之中最為特別者。除了材質,外型也跟其餘兩者有很大的差異。關於韓國為何用金屬筷子,有許多說法。
一說是古時貴族為防食物中毒,決定採用銀筷;傳入百姓後,由於負擔不起銀礦,改採用有相似光澤的不鏽鋼筷。一說是古時戰爭期間,認為比起木製,金屬製餐具更為衛生。一說是韓國木材稀缺,金屬筷也方便重複利用。也有一說是由於韓國有吃泡菜的習慣,為了避免筷子沾上泡菜的味道和顏色,才採用金屬筷子。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跟韓國的歷史、習慣息息相關。
至於筷子為何是扁的,傳聞古時沒有飯廳,飯菜都是做好之後跟餐具放到矮案上,再端到房間享用。為了防止筷子滑落,才會設計成扁平狀。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多元的餐桌用具
各國日常所用的筷子,材質不一,造型各異。而每一種筷子的背後,都藏著淵遠的文化脈絡及古人的智慧。隨著時代發展,筷子的造型以及功能也日新月異,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例如讓小朋友學習用真正的筷子的輔助筷等。除了上面介紹的筷子,你是否曾在其他飯局中看過其他讓你備感新奇的特色筷子或者具備特別功能的筷子呢?跟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