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料理海外大改造(上):渡海南漂的家鄉味
豬肉雜碎麵
上海潤餅
春卷傳入菲律賓後產生出什麼特色?
點進文章知道更多:最簡便的中華菜「春卷」(下):跨越菲律賓群島和馬來世界
其中炒麵的「pancit」一詞取自福建話的「扁食」,受歡迎的種類除了高度還原中式炒麵的廣東炒麵(pancit canton),還有蝦仁豬肉醬米粉(pancit palabok),在米粉淋上用豬肉高湯及胭脂樹紅熬成的黃醬汁,擺上水煮蛋、蝦仁、西班牙炸豬五花(chicharrón);當然還有其他因起源地、麵條、煮法、配料的不同而衍生出的菜餚。有趣的是,炒麵在菲律賓有不一樣的定位:比起主食,炒麵更常被看作一道菜,所以如果你走訪菲律賓,可能會看見有人「吃麵配飯」呢!
廣東炒麵
蝦仁豬肉醬米粉
印尼炒麵
隆東十五暝
要說印尼最受普及的華人食物,非印尼肉丸莫屬。其原文「bakso」正取自福建話的「肉酥」。17世紀從福州傳入後,在當地廣泛運用,就連已經傳入印尼350年的荷蘭肉丸,也遠遠不比bakso受歡迎。由於是穆斯林國家,印尼肉丸通常以牛肉製成,搭配中式湯麵或米粉湯來吃。不同於中式湯麵,在印尼吃肉丸,油蔥酥跟叄峇醬不可或缺,口味偏重。
除了加入湯麵,肉丸還有衍生各種創意吃法,例如「產子肉丸(bakso beranak)」顧名思義就是大肉丸裡填滿多顆小肉丸;「爆竹肉丸(bakso mercon)」則是將肉丸與辣醬乾炒,讓整盤看起來通紅無比。
肉骨茶
海南雞飯
來看看以前的華人移民,怎麼把家鄉味在南洋發揚光大:
除了華人料理,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自己發展出一套「混血菜」,也就是所謂的娘惹菜。其實早在15世紀,有更早一批華人移入並與當地原住民通婚,形成名為「峇峇娘惹」的族群。峇峇娘惹積極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飲食上也將中國菜融合馬來菜、爪哇菜、南印度菜等文化,造就獨特的飲食風格。叻沙、百加雞(黑豆燜雞)、娘惹糕等都是知名的娘惹料理。
正宗的娘惹菜有什麼菜色?跟著「三八旅客」一起看看吧!
點進文章閱讀:【檳城喬治市午餐推薦】莫定標娘惹餐廳 大力推薦的娘惹美食
峇峇娘惹風格建築(位於新加坡坤成路)
叻沙
粿汁
釀豆腐湯粿條
泰國分作四大菜系,各自都有什麼特色?
點進文章,成為泰菜專家:不只「酸酸辣辣」這麼簡單!泰國四大菜系一次搞懂
當今泰國代表美食之一泰式炒麵「Pad Thai」,正是潮州炒粿條融入當地特色而誕生的結晶。泰國建國初期,為了能在國際上確立自己的文化定位,泰國推行一系列的「泰國化」運動,也在飲食方面著手。原本的炒粿條將潮州粿條改成當地發展出的麵條,名稱也改成「泰式炒粿條」,隨後就簡寫成大家耳熟能詳的Pad Thai。一般泰國店家想呈現中式風味,配料都會選擇中式香腸、叉燒,或是淋上甜甜的叉燒醬,做成上班族常吃的中式簡餐。
粿條如何從移民美食成為熱門國菜?
一同看看粿條傳入東南亞的發展史:粿條的南傳物語:從潮州到泰國、馬來西亞
不只是移民料理
當一種料理只適合特定族群,往往只能小規模延續下去。然而當中華料理傳入這些東南亞國家,不只成為舉國皆準的飲食習慣,甚至還成為國際知名美食,紅回發源地。
不過,中華料理的海外之旅不僅於此。除了東南亞以外,中華料理在渡過日本海及太平洋後也以嶄新面貌另起爐灶。
點進下一篇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