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話題

瞭解最新食尚話題,成為朋友中的食尚達人!

熱門話題 2021-12-15

炭烤名菜沙嗲 如何在東南亞遍地開花?

很多人以為「沙嗲」是一種醬料,然而實際上是東南亞相當普及的烤肉料理。遍佈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沙嗲在東南亞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對觀光旅客來說更是必嘗美食。沙嗲從何而來?傳到各地後又發展出什麽樣的變化?就讓本文為你詳細介紹這道南洋名菜。


沙嗲不是源自東南亞!

聽到沙嗲,絕大多數人都會想起東南亞道地烤肉料理,進而得出結論說沙嗲不是源自泰國、馬來西亞,就是印尼。然而答案是以上皆非!

 

據史實記載,沙嗲的原型取自中東烤肉料理「卡博串(Kebab)」;據說印尼文及馬來文的稱呼「Sate」,正是源自坦米爾語的「Catai(肉)」。18世紀以來,大量來自印度、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到印尼經商,引進家鄉飲食文化。他們把卡博串跟在地食材融合後,沙嗲就在印尼誕生了。

肉塊醃製過後串到炭火上烤,烤後再沾花生醬或咖哩醬吃。這吃法從爪哇傳遍印尼各個角落,不同島嶼發展起各自的特色沙嗲。隨後在19世紀末,沙嗲傳入馬來半島,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家常菜。

在印尼可以嚐到什麼樣的沙嗲?

印尼作為東南亞沙嗲的發祥地,在各地已經衍生出不同的烤法和吃法。如果有機會走訪印尼,不要錯過這五樣最受歡迎的印尼沙嗲:

馬都拉沙嗲(Sate Madura)

早期位於爪哇島東北部的馬都拉島居民,將在地的沙嗲傳到印尼各島,是沙嗲成為印尼國民料理的功臣。現在泛指的「沙嗲」一般就是指馬都拉沙嗲,選用肉類除了最常用的雞肉,還有牛肉和羊肉。用醃製好的小肉塊串成肉串,烤完後淋上甜醬油、花生醬(也就是沙嗲醬),撒上新鮮紅蔥頭(有時候會用炸紅蔥頭)跟辣椒。

馬都拉沙嗲盛盤時會搭配隆冬(lontong,一種米糕)或印尼粽(ketupat,用棕櫚葉包成菱形狀的米糕。在馬來西亞有馬來粽)。有些人會在吃之前在沙嗲擠上萊姆汁,增加風味。

隆冬

印尼粽

巴東沙嗲(Sate Padang)

以口感彈牙,肉香濃郁著稱的巴東沙嗲屬於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巴東菜(又稱米南加保菜)。不同於平常所熟知的沙嗲,巴東沙嗲使用牛雜。醬料則使用特殊的黃色濃稠醬汁,混合材料有米穀粉、牛肉或牛雜肉汁、薑黃、薑、洋蔥、南薑、咖哩粉、鹽、芫荽。

直葛沙嗲(Sate Tegal)

源自中爪哇的直葛市,直葛沙嗲講究肉質鮮嫩,選用五個月大的羔羊肉。直葛沙嗲不會配米糕跟花生醬吃,取而代之的是米飯跟新鮮蕃茄。

包沙嗲(Sate Lilit)

如果到峇里島旅遊,你一定會看到這個特別的種類,無論外觀、口感、滋味都跟其他沙嗲大不相同,那就是「包沙嗲」。「Lilit」在峇里文意指「包覆」,之所以有這名稱是因為沙嗲使用肉泥包覆在竹籤上,肉泥可能使用豬肉、雞肉、牛肉、魚肉,甚至還有烏龜肉,還會混入椰絲、椰奶、檸檬汁、紅蔥頭、胡椒。除此之外,竹籤也不是用一般細長的竹籤,形狀較為寬扁,便於肉泥吸附上去。

窮沙嗲(Sate Kere)

雖說沙嗲是烤肉料理,但沙嗲的創意可不限於烤肉!窮沙嗲使用一種鬆軟的天貝烘烤,盛盤時旁邊會附上甜醬油跟花生醬。之所以有這樣的吃法主要是源自荷蘭殖民時期,肉品只有貴族和官員吃得起,吃不起肉的平民突發奇想,發明了窮沙嗲這道美食。雖然乍聽之下很像素食料理,但窮沙嗲其實還會參雜牛雜,包括牛肺、牛腰子、牛心等等。

竄紅以後在地化——馬來沙嗲和泰國沙嗲

美食傳入新地方,會因為當地食材及飲食習慣有所調整,在各地迸出不同的創意。馬來西亞因為跟印尼同是伊斯蘭國家,所以使用的肉類多半是牛肉或羊肉。馬來沙嗲的醃料包含香茅、南姜、小茴香等香料,而最後的沾醬則是由水、花生、香料烹煮而成。為了調和風味,黃瓜和紅蔥頭是必備佐料!雖然沙嗲起初以小吃形式販賣,但現今已經有很多人把沙嗲視為正餐,吃的時候會搭配馬來粽(Ketupat)或涼飯(Nasi Impit)。為了配飯吃,馬來沙嗲的醬料味道較為濃厚。

因應把沙嗲當正餐吃的需要,吃的時候會搭配馬來粽(Ketupat)或涼飯(Nasi Impit)。

作為馬來西亞的鄰國,沙嗲傳入泰國後,吸收當地特色成為知名的南部菜。泰國沙嗲多採用豬、雞、牛肉;醃料大致跟馬來沙嗲相同,不過還會再加入椰奶,所以口感較為濕潤溫順。花生醬有別於馬來沙嗲,材料用紅咖哩醬、椰奶和烤過的碎花生。除了沾醬,泰國沙嗲還會配佐醬來吃,用小黃瓜、紅蔥頭、紅辣椒等材料調和而成。泰國也有很多人把沙嗲當正餐吃,所以有些餐廳會附上切塊的烤土司當主食。

泰國南部菜還有什麼樣的特色?
為你完整介紹泰國菜系:不只「酸酸辣辣」這麼簡單!泰國四大菜系一次搞懂

泰國花生醬有別於馬來沙嗲,由泰式紅咖哩醬、椰奶和烤過的碎花生製成。

南洋新滋味——華人沙嗲和沙茶醬

任何食物傳入馬來西亞,自然少不了大馬華人發揮創意,創造新品。華人沙嗲與馬來沙嗲大有不同。先是在觀念上,比起正餐,華人傾向認為沙嗲是小吃。至於用料上,不同於多數人不吃豬肉的習慣,華人沙嗲主要使用豬肉,連豬腸、豬肝等豬雜也會用上。若要細分,華人沙嗲可分為「潮州沙嗲」和「海南沙嗲」兩種。潮州移民喜食血蚶,什麽樣的料理都能加入血蚶,串來烤成沙嗲自然不意外。至於海南沙嗲特色就在醬料會添加鳳梨泥跟楊桃,嘗起來酸甜清爽。

華人的創意不僅僅在沙嗲,醬料上亦頗有貢獻。雖然十七世紀起就有大量華人從潮汕移民到東南亞,但也有人基於經商需要往返兩地。潮州僑民將沙嗲醬帶回原鄉後,改良創造出「沙茶醬」這萬用醬料,為各種菜餚增添南洋味,日後更是廣泛使用於台灣、香港、澳門。

除了火烤還有水煮——沙嗲朱律

沙嗲存在多時,便開始有人設想沙嗲有沒有其他料理的可能性。於是爾後出現了「湯沙嗲」,將食材用竹籤串在一起,用香醇的沙嗲醬湯底川燙後食用,人們稱之為「沙嗲朱律(Satey Celup)」。

跟著大馬名廚香濃可口的沙嗲朱律!

馬來西亞正宗食譜不要錯過:大馬主廚 Debbie Teoh 教你製作沙嗲朱律

沙嗲朱律只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可以吃到,賣沙爹朱律的店家會附腐皮、白菜、魚丸等多種食材供客人挑選。看到沙嗲朱律,不少人會聯想到大馬當地小吃「碌碌(Lok Lok)」或是中國四川的串串。(圖源:Flickr

來訪馬來西亞,前往別錯過好吃又好玩的碌碌
點進文章查看完整食記:碌碌鍋:馬來西亞檳城超好玩的小吃在這裡

三者都是把食材串在竹籤上川燙的料理,差別就在使用的湯頭。沙嗲朱律用的是沙嗲湯頭,串串採用麻辣湯頭,而碌碌則是用清湯燙熟。除此之外,沙嗲朱律跟串串都是燙熟後直接食用,反之,碌碌是燙完後先沾醬再吃。

早期碌碌都是以餐車形式販賣,川燙、沾醬後直接立食。(圖源:Flickr

欲罷不能的炭烤美味

今日,沙嗲成為東南亞的標誌美食之一,尤其在印尼更是一道兼具文化及歷史意義的料理,不但影響到東南亞各國,就連在曾經的殖民母國荷蘭也能看到沙嗲的蹤影。醃製、炭烤、沾醬,這令人大呼過癮的吃法將持續在東南亞的美食版圖發光發亮。


漫漫編
漫漫編
世界美食城

從快步調的世界學會慢節奏享受。生活百態,在漫漫的人生中慢慢體會。

我要分享:
相關文章
粿條的南傳物語:從潮州到泰國、馬來西亞
熱門話題

粿條的南傳物語:從潮州到泰國、馬來西亞

「粿條」 大大影響亞洲飲食,尤其泰國和馬來西亞最為顯著。粿條南傳後發生什麽樣的變化,成為如今的面貌?本文帶你見分曉。

碌碌鍋:馬來西亞檳城超好玩的小吃在這裡
熱門話題

碌碌鍋:馬來西亞檳城超好玩的小吃在這裡

我們在檳城吃過各式各樣的美食,而碌碌是目前吃過最好玩的一餐,美味又實惠。

馬來西亞沙嗲和馬來粽
食譜分享

馬來西亞沙嗲和馬來粽

如何在家也能完美呈現馬來西亞沙嗲?長年鑽研馬來西亞美食的部落客Jackie M透過料理影片及食譜,詳細介紹馬來西亞沙嗲的作法。